陳凰鳳herstory

快樂新住民分享:新住民 有專屬電視節目了2015-03-02 聯合報 記者蘇瑋璇/台北報導

2015 年 3 月 5 日

新住民 有專屬電視節目了2015-03-02 聯合報 記者蘇瑋璇/台北報導

台灣新住民及新二代已是台灣第四大族群,但電視台頻道看不見新住民專屬節目,來自越南的陳凰鳳與丈夫簡志榮爭取兩年多,挫折重重,終於可望在六月有新住民專屬節目。

新住民專屬節目從無到有,與聯合報推出願景工程「南向新勢力」專題有關,報導引起移民署重視,特別補助八百八十五萬元製作節目,第一檔新住民母語電視節目「快樂新住民」,六月播出。

「哪個新住民想看到自己悲慘、辛苦的模樣?」簡志榮說,過去台灣電視台播的新住民節目或戲劇,都是拍給台灣人看的,形象刻板、面孔單一;而今台灣對新住民的態度,從歧視漸漸轉為接納、尊重多元,但始終缺少了休閒育樂這塊。

「快樂新住民」昨召開預備錄影工作會議,號召十七位越南、印尼、泰國、中國大陸籍配偶、留學生及熟悉東南亞語言的台灣人。這群螢光幕素人將演戲、出外景、主持談話節目。節目以越、印、泰三種語言為主,配上中文字幕,第一季拍攝十集,每集六十分鐘,預計六月起在華視教育文化頻道播出。

「快樂新住民」節目,演員片酬以及其他庶務支出,移民署補助八百多萬元,陳凰鳳與簡志榮成立的台灣越藝新移民文化傳承協進會,自籌四百多萬元。其餘專業技術所需費用兩千餘萬元,都由華視負責。華視教育文化頻道是少數投注資源在東南亞語言教學的電視頻道,曾推出「越說越好每日一句」、「新住民學成語」等教學節目。

簡志榮說,華視擁有母語節目製作能力及資源,節目編導也有與新住民合作的經驗,可提供攝影棚、攝影機、道具等各種技術支援,不必從零開始。「快樂新住民」的最大挑戰,是每次錄完節目,需有專人將主持人所說的越南語謄寫出越南文及中文兩種字幕,等於比純台製節目多一倍時間處理語言問題。

陳凰鳳說,新住民身處異地仍渴望與母國文化生活接觸,尤其休閒娛樂必須是具相同文化背景的人才能理解、創作,也因此啟發了由新住民自製電視節目的靈感。

「快樂新住民」首播 拉到五分埔 教時尚穿搭2015-03-02聯合報

「新住民姊妹跟所有女性一樣,也愛美、想穿得漂亮時髦,不因她是新住民而沒有這樣的需求。」節目主持人陳凰鳳說,愛美是女生天性,但新住民姊妹對逛街、購物、享樂的需求卻常被忽略。所以「快樂新住民」第一集,將帶她們到台北最大成衣批發市場五分埔,教她們如何花三千元就打造出時尚穿搭,要做東南亞語版的「女人我最大」。

「快樂新住民」涵蓋中文教學、台灣行腳外景採訪、新住民座談及戲劇演出。陳凰鳳說,節目收視群九成是女性,行腳場景以女性喜歡的吃喝玩樂為主,透過東南亞籍主持人帶領,到東區喝下午茶、騎Youbike、到松山文創園區或寶藏巖探索文藝、到運動中心健身飆汗,還會談最夯的彩妝及微整形。

「快樂新住民」節目成員橫跨越南、泰國、印尼、中國大陸,如迷你版聯合國,他們講不同母語,擁有各自的故事與家庭,但為母國姊妹多做一點的拚勁是共通特質。

製作人簡志榮宣示:「這節目一定要成功。」因若失敗,未來所有新住民節目,政府恐怕都不會再出錢了。簡志榮不擔心收視率,有固定收視族群就有機會勝出,「以新住民母語發聲的節目定能打中新住民的心。」

節目中的戲劇,呈現新住民與台灣這片土地的互動,場景是熱鬧廟口,新住民演員飾演攤販,賣泰式涼拌木瓜絲、沙嗲、肉骨茶等各式小吃,是台灣街頭巷尾的真實寫照。

簡志榮認為,廟口是最具台灣味的地景,盼在此呈現出新住民兢兢業業、認真打拚的身影。

  

新住民節目首播 真實素人上線 人間福報 2015-03-02

【本報台北訊】台灣的新住民及新二代總人口超過七十一萬,已是台灣第四大族群,但轉遍電視一百多台頻道,卻看不見專屬新住民的電視節目。來自越南的陳凰鳳與丈夫簡志榮,向政府爭取兩年多,挫折重重。經媒體報導後,移民署同意補助八百八十五萬元,全台第一個由新住民以母語製播的休閒育樂電視節目「快樂新住民」,今年終於誕生。


「快樂新住民」昨召開首度預備錄影工作會議,號召十七位越南、印尼、泰國、中國大陸籍配偶、留學生及熟悉東南亞語言的台灣人,這群螢光幕素人將演戲劇、出外景、主持談話節目。節目以越、印、泰三種語言為主,配上中文字幕,第一季拍攝十集,每集六十分鐘,預計今年六月起在華視教育文化頻道播出。


「快樂新住民」製作人簡志榮說,過去台灣電視節目播出的新住民,都是拍給台灣人看的,形象刻板、面孔單一,「哪個新住民會想看自己悲慘、辛苦的模樣?」如今終於踏出一大步,新住民用自己最熟悉自在的方式,表現自己。排演中,新住民不斷修正咬字、腔調,簡志榮鼓勵:「不要刻意,講話有腔調,就是你們的特色。」


橫跨越印泰族群
收視率擺一邊
「新住民跟所有女性一樣,也愛美、追求時髦,想穿的漂漂亮亮,並不因她是新住民沒有這個需求。」簡志榮說,孵出這個節目不容易,一定要成功,成功了才有往後,若不成功,以後所有新住民節目政府都不會再出錢了。這次集結而來的,都是夫妻倆的老友。
越南籍范瑞薔薇有「越南范文芳」之稱,是中央廣播電台越南語主持人;印尼籍丁安妮曾演出大愛電視劇,也曾拿下異國料理冠軍;泰國籍吳巧儂在四方報擔任編譯;大陸籍趙二娟是全台第一個陸籍配偶社團湖新社社長,活潑愛跳舞。這次也不只外配,在台留學生、德明科技大學學生范氏內、阮秋姮、馮功倫都是二十歲出頭歲,曾參加爸媽囧很大節目錄影,喜歡台灣生活,加入演出。


收視率向來是電視節目的緊箍咒,是否怕拍了節目沒人看?簡志榮說,現在電視頻道這麼多,有固定客源絕對有人看,不必怕收視率不好,新住民不看這個,要看什麼?新住民節目需要政府支持,不能從收視率角度衡量。
休閒育樂

 

越語版女人我最大
「來唷,好吃的泰國涼拌木瓜絲」、「來來來,試試傳統印尼沙嗲」、「歡迎常來山西刀削麵」,新住民素人演員上陣,叫叫跳跳,這是快樂新住民節目中的一小段場景,卻也是台灣走向多元社會的最真實寫照。


十集快樂新住民的場景設定,是一個熱鬧的廟口,每個人使出拿手絕活,編寫腳本的簡志榮說,廟口是最有台灣味的地景,而新住民扮演攤商,顯現他們在這塊土地上兢兢業業、認真打拚的刻苦精神,川流不息的人客,是他們每天接觸的台灣人及姐妹們。
第一集是節目開播,是廟口市場開張。之後每一集,介紹台北風貌如微笑單車Youbike、網購搶好康、運動瘦身降體脂肪、時下彩妝微整形等。


另外還有座談節目,陳凰鳳笑說,打算做成越南語版的「女人我最大」,不過配合新住民的生活水準,例如以教新住民以三千元預算穿出時尚感:「不崇尚名牌,最適合自己的就是名牌。」

 

You Might Also Like

No Comments

Leave a Reply

探索更多來自 陳凰鳳老師&台灣越裔總會 Cùng bạn du học Đài Loan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