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越南語講師 陳凰鳳
大愛新聞 專題報導 台灣新世力
新住民語言優勢 培養多元化人才
我國少子女化問題日益嚴重,人口老化速度飛快,加上東協版圖的競爭力,為了因應人口結構的改變,政府開始規劃一系列相應措施,許多專家學者認為,我國應積極運用僑外生及新住民子女的語言或文化優勢,或許就能為我國培養更多元化的人才。
2012年起政府推動「全國新住民火炬計畫」,強化新住民子女教育並倡導尊重多元文化,只要縣、市國小新住民學生人數超過100名或者超過1/10比例,都可列為重點學校,目前全國國小約2657所,新住民重點學校就有2036所,占全國國小比例的76.63%,許多學校希望積極推動新住民第二代學習母語。
火炬計畫推動委員 高元杰:「學會一種語言,就是得到一種力量,你邁向國際化你的競爭力如何,你的語言是很重要的利器,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學校的推動,是真實的展現出一個政府對於多元族群的平等對待跟友善對待。」
國立政治大學外語學院,現今總計開設了系內11種及系外23種的外語學習,其中不外乎東南亞語言學習。
政治大學外語學院院長 張上冠:「我們是一個同心圓,其實很多事情就是不要捨近求遠,我覺得我們不能用舊的思維去思考,要去思考說20年之後,我們台灣真正會有一些更密切接觸的是什麼地方,現在就已經發生了,不是嗎?」
政大越南語講師 陳凰鳳:「從98年到現在,一整年度就有32位學生,到今年已經有150幾位,除了人數越來越多外,他們對於這個語言需求也不一樣,他們開始覺得我學這個語言,以後我們可以去越南工作。」
會來選修越南語的學生,多半希望未來能到東南亞發展,有的甚至是特地返台學習的僑生,他們的父母是都在東南亞經商。
政大外交系學生 施越兒:「因為我是外交系的,我想說利用我本來就會的語言再加強,就變成一個優勢這樣子。」
政大政治系學生 黃柏誠:「越南它的經濟實力是越來越強勁,它可說是明日的中國,越南對台灣而言是邁向東南亞的地一塊跳板,它的經濟實力不容小覷。」
台灣如何能在少子化的窘境,甚至在培養東協版圖的競爭人才上,重視並推動新住民東南亞語言,或許是現今教育體系上需要積極思考的。
政治大學外語學院院長 張上冠:「我覺得政府要做的是反過來思考,從根去做起,譬如說從小學,甚至從幼稚園,如果有可能的話,最起碼從小學把這些新住民的語言,就像我們對待閩南語、對待客家語、對待原住民語言一樣,盡量讓他覺得對他的母語為傲。」
學界都認為政府應掌握新住民二代資料,從國小到大學規畫一系列學習東南亞語的友善環境,甚至在教育體系中設「東南亞教育學院」, 如此才能讓新住民母語能力變成優勢,這群新台灣之子才有機會站上國際競爭舞台
2014 / 12 / 02 大愛新聞
撰稿採訪:許文玲
攝影剪輯:林道鳴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