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凰鳳herstory

聯合大講堂 革命從「我」做起 –2014.9.15 udn news

2014 年 9 月 16 日

聯合大講堂 革命從「我」做起  

【經濟日報記者蘇瑋璇、陳皓嬿/台北報導】2014.09.15 03:28 am

 從土地、文化到數位工具,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正啟動微小而巨大的革命性變化,第三屆「udn talks 聯合大講堂」第三部曲「跨步」,昨邀九位身體力行實踐改變的講者分享,九個生命故事正是「革命從自己做起」的教戰守則。

昨天以「友善環境」、「多元文化」與「數位實踐」為主題,邀請九位講者座談。

在「友善環境」主題中,一罐芝麻醬、一瓶洗髮精、一片台東山林,三樣事物看似不相干,共同訴說一段友善土地的故事。上下游新聞市集共同創辦人馮小非秀出一張老農頭頂豔陽,將芝麻粒從芝麻莢中一粒粒打出的採收照片,描述一罐芝麻醬產製所需付出龐大的勞動與工法。

O’right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看到,美髮師因雙手浸泡有毒的洗髮精而皮膚潰爛,以及廢水汙染河川,他們將「綠色」化為行動,從原料、包裝、製造、行銷、服務、認證、廢棄都力求環保,「把綠色變競爭力!」

一曲宏亮的布農族報佳音,阿力曼將聽眾帶入廣袤山林。他為了找回原住民與土地永續的契機,成立「鸞山森林博物館」,引領觀光客體驗一日布農生活,離去時每人種一棵樹,如今已是國內生態教育與森林保育的指標。

在「多元文化」主題中,籌組志工團的王麗蘭、以傳承母語為使命的陳凰鳳,許多東南亞新住民赤手空拳,扭轉台灣人對東南亞的刻板印象。他們說,「新住民不只是外籍配偶、移工,而是台灣新的眼睛,讓台灣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在「數位實踐」主題中,率先發起數位革命、改變社會的專家們認為,有網路扁平化環境加上資訊工具協助,民眾可著手改變,即使個人只有小小點子、微薄力量,透過協作,也可很快速解決問題,並讓解決方案變更好。

多元文化不隱藏 新住民勇當Lucy  

【聯合報記者蘇瑋璇/台北報導】2014.09.15 03:28 am

「新住民不只是外籍配偶、移工,而是台灣新的眼睛,讓台灣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我們爭取的不是自己的權益,而是台灣的未來。」籌組志工團的王麗蘭、以傳承母語為使命的陳凰鳳,許多東南亞新住民赤手空拳,將台灣打造成一個多元、友善的社會。

王麗蘭十餘年前來台念大學,從沒勇氣說「我是外國人」,拚命隱藏自己、消除口音,原本以為藏得很好,卻因一顆喚起鄉愁的榴槤,她決定勇敢做外國人。

王麗蘭在清大籌組志工隊,帶領大學生到馬來西亞搶救史蹟、社區營造,從與外國人溝通合作中,培養台灣大學生的「CQ」(文化智商),她比喻:「我就像是電影裡的Lucy!」將跨域知識及經驗傳承給台灣青年,搭起台灣與東南亞鏈結的橋梁。

在台推動越語教學的陳凰鳳,婚後來台,感受台灣對東南亞的排斥,不希望孩子在充滿歧視的環境成長,走上母語教學之路。

陳凰鳳說,台灣社會總用扶助、施捨的角度對待新住民,但新住民姊妹年輕、健康、努力工作,絕不是社會負擔,只需要接納與包容。

賽珍珠基金會執行長蕭秀玲投入新住民家庭關懷卅多年,她分享一路從看見、跨出、陪伴的服務過程,不少曾受助的新住民經濟穩定後,來當通譯、志工或認養人,回饋社會。

主持人王文華說,台灣人喜歡「分」,分本國人外國人、分藍綠、分南北,把自己越活越小,因有了五十萬新住民,台灣終於有機會一步步解開身上的枷鎖。

 

You Might Also Like

No Comments

Leave a Reply

探索更多來自 陳凰鳳老師&台灣越裔總會 Cùng bạn du học Đài Loan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