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深深感覺到這群同鄉姊妹當初或許天真無知,但真的非常勇敢,能夠面對陌生又充滿輕視的這個社會,在寂寞、孤獨甚至家暴的膽怯中一步步走來,煎熬、忍辱絕非常人可以體會。如今我堅信只要她們不曾倒下不起,最後這群重新活過的新女性絕不會是台灣的負擔,或是弱勢,反而會是台灣進展的其中一份力量。」
「其實我們這一群敢渡海而來的姊妹,都有過人的勇氣和生存的決心,我們不會需要平白的同情,只想自力更生。」
這是
很高興5年後官方統計數字証明了
【洪哲政╱台北報導】移民署為了解中國籍與外籍配偶嫁來台灣後的生活狀況,昨公布了一份學者完成的調查報告,發現有六成以上的外籍配偶須扛起家計,成為家庭經濟主要來源,並負起家庭責任,與一般人認為新移民是社會負擔的刻板印象截然不同,移民署指出新移民已成為台灣社會的新助力,呼籲國人要給予更多尊重。
移民署調查結果
移民署委託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研究中國籍與外籍配偶的生活處境,在全國完成了七百份問卷,並訪談四十二名嫁到低收入戶家庭、單親家庭的個案,昨公布此份調查報告,結果發現這些新移民的薪水有六成未達我國一萬七千兩百八十元最低薪資額度,其餘也未達三萬元,但卻是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
移民署說,這些外籍配偶來台後,多半都是從事一些勞動力的工作,例如來自東南亞的外籍配偶,大部分在工廠擔任作業員;而中國籍配偶多集中在服務業,像是餐廳服務生、洗碗工或店員等,收入並不高。
研究指出,新移民在台灣工作仍處於弱勢,原因是僱主堅持要有身分證才願僱用,且無法認證她們的學歷。移民署移民輔導科強調,外籍配偶早就沒限制,中國籍配偶的工作權限制也在今年八月解禁,只要有居留權就可工作,不須身分證。
新住民成助力
移民署指出,研究過程中確實發現有不少個案,面臨婆媳不合、動輒挨罵甚至家暴的多重壓力下,還要外出賺微薄的薪水養台灣人的家。
其中從越南嫁來台灣的阮小鳳(化名),住在台北縣,她的丈夫有輕度智能障礙,夫妻倆育有一子,阮小鳳須天天作飯操持家事,照顧脾氣不好的丈夫,還要到餐廳當八個小時洗碗工,每月薪水不到一萬五千元,卻是家中主要經濟來源,她根本沒錢寄回越南。
對此研究結果,民眾多感到意外。住在台北市的王先生說:「原本以為新移民會造成台灣社會負擔,沒想到卻是助力,很讓我驚訝!」而住在北縣的林小姐表示,鄰居裡就有新移民,「感覺她們很努力賺錢,但生活仍然過的很辛苦。」
薪資滿意度:60%
薪資結構:61%未達17280元最低薪資,其餘均未達3萬元
婆媳關係:50%滿意,36%覺得關係不佳或有點問題(不佳原因:家事處理、經濟問題與子女教育意見不合)
資料來源:移民署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