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話是外語還是方言(
最近常見高中第二外語加入越南語的報導以及接到了許多向我探詢越南語師資的來函,終於感受到越南語教學漸漸受到重視。
現在的盛況一點不假,由於師資有限,我在政治大學越南語學程的學生都被派上用場,其中較優秀的同學甚至還沒畢業這學期已經要去三個高中教越語課。但是大學的東南亞語言師資因標準較高就更難找了,這學期我接觸到兩所國立大學就因我婉拒又無法介紹師資,已經暫緩越南語課程。
這個現象令我很感慨,這些年來我的越南語教學推動雖然並不困難;但進一步希望將它發展為正式語言專才儲備的教育學程就不是很順利了。所以當前各大學若有開辦東南亞語言課程的也都只是初階的通識課程,這樣的訓練並不能在畢業後足以致用,當然也無法養成為師資。
政治大學外語學院于乃明院長多年前即爭取成立東南亞學程,希望建立完整的東南亞語系統教學,培育東南亞語言人才。這應該是具有遠見及價值的,但東南亞學程在成立之初卻沒有得到教育部資助,而是于院長個人東奔西走籌募經費,曾經我陪著于院長兩個女人直接赴越南尋求協助,最後東南亞學程也是在亞洲台商總會賴燦賢會長個人贊助下才勉強開始的。在東南亞學程還沒成立之前,學校無法開辦完整的越南語高階課程,所以我借了教室直接為幾位想要學習專精越文能力的同學義務授課,當時不在乎鐘點費但是學生沒有學分很可惜。而這些學生現在卻正是高中第二外語計劃中僅有的幾位具備越南語文執行能力的工作人員和師資。
所以我想推動東南亞語言學習當然是件好事,也是我努力期盼的結果,但訓練東南亞語言專業人才的計劃如師資養成(無論外籍或本土)沒有受到重視,好像有點奇怪。
台籍學生樂教越語
這篇文章沒有批評的意思,旨在提醒沒有注意到的地方而已。其實以一位越籍新住民的立場,現在連我的台籍學生都樂於去當
在我推動越南語的理念裡,它並不應該是外語,而是未來一部分台灣人「媽媽的話」。既然是媽媽的話,如果說是外語那豈不是很見外嗎?記得當初我因推動越南語教學而受邀參與教育部的組織好像名為台語工作委員會籌備小組(包括多種台灣方言),其實這個稱呼應該較恰當,而且較符合台灣領導人許諾的政策願景─講媽媽的話。
作者為政治大學外語學院越南語專任講師、華視教育文化頻道越南語節目主持人
No Comments